導熱系數測定儀測試標準
導熱系數測定儀的測試標準根據測量原理和應用場景分為穩態法和非穩態法兩大類,常用標準包括:
穩態法相關標準
國家標準:GB/T 10294《絕熱材料穩態熱阻及有關特性的測定 防護熱板法》、GB/T 10295《絕熱材料穩態熱阻及有關特性的測定 熱流計法》。
國際標準:ISO 8302《熱絕緣 穩態熱阻和相關特性的測定 防護熱板法》、ASTM C177《用防護熱板裝置測定穩態熱通量和熱傳輸特性的標準試驗方法》。
非穩態法相關標準
國家標準:GB/T 22588《閃光法測量熱擴散系數或導熱系數》、GB/T 11205《松散和粒狀材料熱導系數的測定 熱線法》。
國際標準:ASTM E1461《用激光閃射法測定熱擴散率的標準試驗方法》、ISO 22007-2《塑料 熱傳導性和熱擴散率的測定 第 2 部分:熱線法》。
導熱系數測定儀參數設置
根據儀器類型(穩態法或非穩態法),核心參數設置有所不同:
1. 穩態法測定儀(以防護熱板法為例)
溫度控制參數:熱板溫度(模擬高溫環境)、冷板溫度(模擬低溫環境),控溫精度通常需達到 ±0.1℃以內。
試樣參數:試樣厚度(需均勻,避免邊緣熱損失)、面積(與熱板 / 冷板接觸面積一致)、密度(用于后續導熱系數計算)。
數據采集參數:穩定時間(確保溫度場達到穩態,一般需數小時)、熱流密度(通過熱流傳感器測量通過試樣的熱流量)。
2. 非穩態法測定儀(以熱線法為例)
加熱參數:熱線功率(恒定功率或脈沖式加熱)、加熱時間(短時間內施加穩定熱流)。
時間參數:溫度采集頻率(高頻采集以捕捉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測試周期(通常數分鐘內完成)。
傳感器參數:熱線材料(如鉑絲,需具備高電阻溫度系數)、測溫精度(熱電偶或熱電阻,精度 ±0.01℃)。
導熱系數測定儀工作原理
1. 穩態法(以防護熱板法為例)
基于傅里葉熱傳導定律(Q=?kAdΔT),通過在試樣兩側建立穩定的溫度差(熱板與冷板),當熱流達到穩態時,測量通過試樣的熱流量 Q,結合試樣面積 A、厚度 d 和溫度差 ΔT,計算導熱系數 k=AΔTQd。
核心特點:適用于導熱系數較低的材料(如保溫材料),測量結果穩定,但耗時較長。
2. 非穩態法(以激光閃射法為例)
通過向試樣表面施加瞬時熱脈沖(如激光),測量試樣背面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結合熱擴散系數 α 和比熱容 c、密度 ρ,計算導熱系數 k=αρc。
核心特點:適用于導熱系數較高的材料(如金屬、陶瓷),測量速度快(數秒至數分鐘),但需預先已知比熱容參數。
導熱系數測定儀實驗方法
1. 穩態法實驗步驟(以熱流計法為例)
試樣準備:將材料加工為平整、無缺陷的片狀(尺寸與儀器適配,厚度≥10mm),表面清潔以確保與熱流計、冷熱板緊密接觸。
儀器校準:使用已知導熱系數的標準試樣(如標準石棉板)校準熱流計和溫度傳感器,確保測量精度。
安裝試樣:將試樣放置于熱流計與冷板之間,調整壓力使接觸均勻,避免邊緣熱損失(可使用防護環結構)。
參數設置:設定熱板溫度(如 50℃)、冷板溫度(如 25℃),啟動控溫系統,待溫度場穩定(溫度波動≤0.1℃持續 30 分鐘)。
數據采集:記錄熱流計輸出信號、冷熱板溫度、試樣厚度及面積,通過公式計算導熱系數(取多次測量平均值)。
2. 非穩態法實驗步驟(以熱線法為例)
試樣準備:將熱線(如直徑 0.1mm 鉑絲)均勻埋入試樣中(適用于松散或塊狀材料),或直接放置于試樣表面(適用于薄膜材料)。
初始參數設置:輸入試樣密度、預估比熱容(若已知),設定加熱功率(如 10W/m)和加熱時間(如 60 秒)。
啟動測試:施加恒定電流加熱熱線,同步采集熱線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前幾秒溫度快速上升,隨后進入線性增長階段)。
數據處理:根據熱線溫升曲線的斜率,結合熱線幾何尺寸和材料物性參數,通過非穩態熱傳導方程計算導熱系數。
注意事項
試樣的均勻性和表面接觸狀態直接影響測量精度,需避免氣泡、裂紋或雜質。
穩態法需嚴格控制環境溫度,避免外部熱擾動;非穩態法對傳感器響應速度要求較高,需定期校準測溫元件。
不同標準適用于不同材料類型(如固體、液體、松散顆粒),需根據待測材料選擇合適的儀器和方法。
電話
微信掃一掃